中国在最不该发展钢铁业的河北省,搞出了世界级产能,在最需要发展钢铁业的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,产能却微不足道。几十年一贯的布局错误,已经酿成严重后果。
提起华北雾霾,人们一致指责环保部门。环保部门不是没有问题,但华北雾霾的特殊性,决定了环保部门即使足够称职,空气质量也不会根本扭转。因为这背后,有个病态的区域产业不当布局。
有人认为,山西和内蒙古坑口电站的装机容量巨大,在盛行西北风、西风时,火电厂污染排放物会飘到京津地区及周边。随着中国超超临界煤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其排放已经逼近天燃气发电,国家有必要推动早期高污染低效益的小煤电机组提前退役,或加大污控力度。煤电虽然是华北污染的原因之一,但华北煤电分布比较分散,从PM2.5数据看,煤电集中的内蒙古、山西局部地区并不如京津严重。
依笔者看,煤电是原因,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高度集中的河北钢铁业。在京津周边地区集中了全球最高密度的钢铁产能,让笔者想不把它作为重点考察对象都难。
据环保部门的调查,中国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,17个是因为拥有大型钢铁厂。
钢铁行业的布局非常重要,是一门严谨的科学。钢铁业对其他工业有巨大的聚集和引导作用,钢铁工业的布局首先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。钢铁业一般布局在钢铁市场所在区域,其次才是原材料(铁矿石)产地优先。因其生产特点,钢铁工业必须考虑水运的便利程度,以沿江、沿海为佳。且钢铁属于高耗水行业,严重缺水的地区不宜布局大规模钢铁企业,否则,必然造成与其他产业和民生争水。
另外,钢铁属于高污染行业,污染成分比较多样,从形态上讲有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,因此,布局必须考虑风向和风速。在钢铁工业的下风向一段距离内,不应有环境敏感区(居民区、学校、医院、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等),更不用说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了。
以此综合考量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,就会发现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,难以自圆其说。
譬如,若说河北钢铁业是因发改委的失误,不小心多搞了三五千万吨,可以用“经验不足”、“发展过程中难免”来搪塞,但据称河北钢铁业多出的是上亿吨的产能,任何借口都无法服众。又比如,武钢和宝钢的两广项目却因行政审批被卡壳四年之久,更令人费解。
目前雾霾压顶,河北钢铁被迫大幅度去产能,实现“北钢南迁”,几千亿元的社会财富浪费已经铸成。一个团队或个人,偶尔犯错误是可以谅解的,但一些决策部门在钢铁业规划上能连续30年持续不断地犯同样错误,就未免有点荒诞。